查看原文
其他

“桃花源”中,有座八百多年的古桥……

无锡博报 2024-04-22


“春风不解桃花意,桃花开尽亦为春。”桃红旖旎过后,这个时节的阳山镇紫藤花开,春意十足,时刻演绎着新时代“桃花源”的风光美景


这一期“穿越时光的桥”,将带大家去到阳山镇普照村薛家场自然村内,了解那座有着近八百年历史的古桥——陆墟桥。



文物保护单位

陆墟桥

(陆区桥)


陆墟桥是无锡境内为数不多的几座宋桥之一,始建于宋宝庆三年(1227),当地阳山石构建。


全桥长11.4米,宽1.4米,高2.2米,跨径3.4米,为单孔石拱桥,跨于大成河之上。


因“区”“墟” 两音相近,因此“陆墟桥”还被叫作“陆区桥”。



桥两边石护栏为八根望柱,每根望柱上各有一字,组成“风调雨顺,国泰民安”。



陆墟桥历经沧桑,明成化二十年(1484)和清咸丰五年(1885)两次重修,始建及两次修建都有铭文。一座桥梁上有连续三次铭文,这在无锡地区的古桥梁史上也许都是个特例。


桥孔明柱石上还刻着联语两副,其一:“雁齿云排红迷桃岸、鸭头春涨绿漫柳堤”,其二仅存上联:“阙阙鸡声未闻阙乃阙”,下联已漫漶。


但光是现存的几句,已经能想见,彼时陆墟桥两岸“桃花红迷”的绝色佳景,该是多么绝代风华。



关于“陆墟”之名的由来,说法有许多种。


其中人们最常说起的,便是和陆羽及其儿子有关。

传说南宋初年,浙江人陆羽带领儿子陆墟来到江南水乡安阳山脚下,开荒、种茶、开茶店、发展茶文化。


当时,他们居住地方就是现在的陆区镇,要到安阳山去开荒种茶时,必须绕过一条小河,非常不便。


在陆羽去世后,陆墟就在河上建造了一座单孔黄石桥,取名陆墟桥。



还有一种说法从古籍记录而来,也更为正统——

历代的《无锡县志》中记载:“陆墟市,去州西北四十七里富安乡,汉大夫陆端教民采石作器,民不忘本也。”


大概就是说,这个地方有一位士大夫陆端,他教百姓用采集阳山石做器具,并以此手艺为生,百姓为了感激他,就把这一片称为“陆(墟)区”。



自古时起,江南便水多桥多,人们择水而居、临水而憩,因此得来“小桥流水人家”的名句。


古“陆墟市”、陆墟老街,自然也由陆墟桥发展而来。


位于普照村的陆墟老街,由汉晋时兴起,以“陆墟桥”旁为市,后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,逐渐形成一条近500米长的街市,桥南边为南街,桥北为北街。


旧时,这里每年二月十九的阳山节场是主要商品交易地,街面上店铺林立,一片繁荣。


上世纪八十年代起,陆区市镇扩建新街,老街的一些房屋部分被拆除,但这条有七百八十多块条石组成的街道仍保存完好,并被作为不可移动文物予以保护。




历史上,“阳山陆墟桥”不只是桥名,更是一个乡镇行政板块代名词,与武进、宜兴相邻,是无锡西部著名集镇。


如今再去陆墟桥、陆墟老街走走,触摸青砖灰瓦时,是否能穿越八百年的时光,看到曾经的风雨,追忆那时的光景……



时间流转不停,却因人们的念念不忘,而在短暂停歇的春夜里,在一池春水、一朵桃花中凝成了永恒。


此情此景无他,惟愿花常开,水长流,月常圆满。


往/期/回/顾

REVIEW

w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